Skip to Content

電吉他結構認識原作 專欄作家:陳建銘

 琴弦旋鈕:乃是用來調節吉他琴弦張力,藉以調教出所需要的琴弦音高,主要結構採用金屬材質製成,外觀有黑色烤漆、鍍鉻與鍍金處理等方式,高級製品材質與做法都十分講究,因此擁有完善的密閉性,旋轉時手感較佳,當然,調教完成後的穩定性也是不可忽視的重點之一。

上弦枕:吉他琴弦上方的支撐點,大多是由堅硬耐磨的象牙或是金屬製成,它大致上分成配合搖桿系統的鎖定式弦枕與一般的開放式弦枕,兩者不外乎要能為琴弦提供一個既穩固又無妨礙的支點。

琴頸與指板:這部份應該算是吉他相當重要的一環,因為它是各位發揮琴藝的重要來源,由於琴頸十分瘦長,卻須反制六條琴弦的拉力,所以多選用質地堅硬的木頭,諸如最常運用的楓木即是其一,甚至有用碳纖維製成的產品,至於琴頸外型的削磨打造,則是為配合手握琴頸的感覺,當然每人的需求會略有不同,所以很多昂貴的簽名紀念琴,便是針對樂手所量身打造,至於是否合用,你還是得要親身一試;此外,琴頸分成兩種長度規格,分別是24-3/4吋、25-1/2吋,這是指上弦枕至下方琴橋的距離,它會導至兩者琴格的距離會略有差異,當然尺吋小可能較適合手型不大的樂手使用。在指板方面,同樣也是需要質地堅硬的木料來完成,檀木與楓木是常見的用料,由於指板在彈奏時與指頭接觸相當頻繁,因此它所產生的觸感就相當重要,諸如複合弧度的指板與知名的凹槽指板等特殊做法,都是為提供吉他手一個舒適的彈奏感覺,所以各位在選購吉他時,除了眩目的吉他造型外,可要特別注意琴頸與指板的結構是否仍正常,和是否和你的手感相吻合。

補強條:剛剛提到過琴頸與指板需要反制六條弦的拉力,因此採用質地較堅硬的木頭,但為避免日久變形而不堪使用,在琴頸與指板之內會放置一隻補強鐵條,用來支撐與調整琴頸,至於供調整的裝置,則有安排在琴頸上分或是下分與琴身結合之處。

琴格:主要是由鎳合金製成,指板上常見的有21、22與24琴格三種,而不同吉他所採用的琴格高度與形狀也會有所不同,這對不同的彈奏手法或是樂手來說,可能會產生一些微妙的差異。

琴頸接合:琴頸與琴身接合的方式共可分成鎖合式、膠合式與貫穿式三類,其中鎖合式最為常見,雖然有琴弦震動漏失較多的缺憾,但由於製作方面較不費工夫,而且修理更換容易,因此還是甚受歡迎;膠合式的代表可說是Gibson這個廠牌,此法乃是三者之中的折衷之作,不過在保護上要多加注意,因為若是有所損傷,修理可是相當大費周章;貫穿式則甚為少見,琴頸貫穿琴身是由同一塊木頭製成,因而對細微聲音的延續功效最佳,不過造價可是三者最高,而且一但不慎摔傷,要修復就難上加難了。

拾音器:電吉他之所以能夠藉由擴大機發出偌大聲響,便是經由拾音器感應震動而產生電平輸出,各類拾音器外觀雖有不同,但內部主要是由漆包銅線纏繞而成,銅線材質與纏繞圈數的不同,則會導致不同的聲音特色;在結構上可分成單線圈與雙線圈兩類,一般來說,單線圈音色較為清脆明亮,輸出電平較小,雙線圈音色則是厚實有力,輸出電平較大一些,不過這是以被動式結構的線圈而言,因為還有一種直接在拾音器中附加主動線路的線圈,赫赫有名的EMG便是最佳代表,它利用特殊的線路設計,在訊號輸出吉他前,便由主動線路控制阻抗、抑制雜訊,因此深獲許多樂手的青睞,不過價格當然也較高一些。

琴身:材質主要有楓木、白楊木、赤楊木、桃花木等等,由於琴身會和琴弦的震動產生共鳴作用,因此也會對吉他的音色產生影響,一般說來,如質地較硬的楓木會有較清亮的音色,而質地較軟的桃花木音色則較為溫厚,彼此間品質難有優劣之分,至於何者為宜,端看個人的音色品味而定。在琴身製作上可分成實心、半空心與空心三種模式,主要也是取決於彼此的音色不同,因而可因應不同形式的樂風來搭配使用。

控制開關:主要是用來切換拾音器與控制音量、音色,各廠牌或是型號的做法也都也所不同,各位買了琴後,應該花點時間去體驗一下它的作用與音色變化,熟悉後才可藉此演奏出不同需求的音樂表情。

琴橋:此處乃是琴弦下方的支撐點,多數是採用金屬材質製成,可分成固定式與搖桿式兩種,兩者可說是各有擅長,固定形式有著較為穩固的基礎,因此對琴弦來說,比較沒有走音的顧慮;另一種深受年輕朋友歡迎的搖桿形式,則是藉由彈簧拉力來與琴弦拉力保持平衡,在音準上或多或少較不易穩定,不過它具有升降音的特異功能,卻也是固定式琴橋所難以企及。

看過以上對電吉他主要部份的細部說明,相信各位已經可以有一些基本概念,這可作為你選購吉他時的參考,若是手邊已經有吉他的人,也可以針對上面所述及的部份,好好比較參照一番,或許可以從中發現不少新知。

瞭解了電吉他的基本構造後,接著進一步向各位說明一些吉他細部調整的技巧,只要經過一番耐心的調校,相信可以讓吉他更能發揮它應有的潛力。

第一步是琴頸中補強鐵條的調整,由於木頭材質會隨著溫度與溼度的改變產生一些變化,所以不論是新琴或是舊琴,隔段時日都有檢查的必要,以免日後想補救都困難;首先用兩手食指分別按住第六弦(最粗)的第一與最後一個琴格,再由指板側面觀察第5至第7琴格之間琴弦與琴格的距離,標準距離是保持在0.5mm至1mm之中,若琴弦在這之間有過度貼覆,這就表示琴頸有向後彎曲的現象,此時要將補強鐵條以逆時鐘方向予以適度放鬆,讓琴頸向前復原;若是琴弦在這之間與琴格距離超過1mm以上,表示琴頸有向前彎曲的現象,此時則要將補強鐵條以順時鐘方向予以上緊,讓琴頸向後調整;當然有些製作上有問題的琴頸,在調整上會較花工夫,才能在打弦與琴頸區度之間取得折衷的調整位準。

八度音準調整乃是針對琴格高把位音準的微調修正,須要逐弦動手調整,最好還是借重調音器來修正較為可靠,首先各位將吉他各弦按標準音高(EADGBE)調好後,可以由任何一弦開始,按下正好是高八度的第12琴格,看看調音器上顯示的音名是否仍相同,或者是有略微走音的現象,若是音調高了一些,代表下方琴橋位置偏向前方,則須讓琴橋向後退,直到音準恢復為止,相同地,若是音調低了,則是琴橋位置偏向後方,得讓琴橋向前挺進,直到音準恢復為止,依此方式,一一將各弦調整完畢即可。

調整琴弦高度的時候,一隻好或壞的琴頸與指板便表露無遺,理論上,能夠靠琴格越近越好,如此演奏時的手指動作更小,當然可以彈得更快更輕鬆,觀察重點在於第12琴格與琴弦的距離,理想的標準值是第六弦2mm、第一弦1.5mm,若是能達到這個數值而不打弦,那就要恭賀閣下喜獲良琴,若是沒有這麼幸運,就只能在弦高與打弦狀況間取捨了。

由於電吉他是經拾音器感應發聲,其發聲來源主要是琴弦震動,因此拾音器與琴弦間的距離理當儘可能接近,如此方能盡得琴弦震動的訊號,不過琴現在不同位置的振幅不盡相同,特別是有搖感裝置的吉他,得注意保留適當距離,調整好各個拾音器的高度,避免琴弦觸及到拾音器。

以上四項是電吉他細部調整必備的常識,各位務必親身嘗試體驗,如此方能一窺其中的樂趣與奧祕,日後有問題不但可以自行調整,更能讓閣下的愛琴永遠保持在最佳狀態。

本文由詮韻關係企業----戲弦音教中心(C String)所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