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ProjectStudio的迷思:2軌很棒 vs 8軌普通

ProjectStudio的迷思:2軌很棒 vs 8軌普通
談Studio的預算分配問題


文:方寶明



       近比較常碰到一般工作室來購買設備,也因為獨立製作的風行,出唱片變成是一件容易的事,看到釵h音樂狂熱份子能夠用有限的預算達到夢想,連賣設備的自己都覺得是一件很爽的事。

         一般Studio多半卡在預算的問題,如何精打細算變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,完成一張專輯或許並不難,但要完成一張可聽性很高的專輯,就要同時考量音樂性跟聆聽性兩個問題。音樂性當然是很主觀的,每個創作站在個人觀點都是值得被尊重的,音樂只有喜不喜歡的問題,沒有真實的好壞。但聆聽性就是很殘酷的,一張CD要能夠一聽再聽,要能在一般的隨身聽上聽,也要禁得起高級揚聲系統的考驗,說實話不是一件簡單事,雖然有滿腔的創意,但是錄音混音的經驗,確實是要靠器材去堆砌才能進步,到了返璞歸真時可能光靠一對金耳朵就能化腐朽為神奇,但是在進步的過程當中,好的機器確實是維持音樂品質很重要的因素。

        以現在數位錄音的趨勢來看,一般Project Studio用電腦來混音的比例應該很高,雖然透過電腦錄音跟使用盤帶機比起來有其一定的殺傷力,軟體的Plug-in也很難跟錄音室等級的硬體比較,電腦音軌更是無法取代等級夠的類比混音台。 說到這裡,也部會有些數位錄音的擁護者會對我的話不以為然,我也知道某些人已經揚棄硬體而就軟體,但Protools vs Neve? 3DAudio有出一張CD可以試聽,IR Reverb vs System 6000?  UAD-1 LA-2A vs UniversalAudio  LA-2A? 這都是可以被比較的,結果也很明顯,無需爭辯,一切耳聽為憑。這差異雖然聽得出來,但遷就於預算,我還是會認為把刀口放在製作的前端會有意義,所謂的前端,也就是混音前的選擇。這考量一方面是因為後端的設備費用都很高,另外一點則是混音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可以到比較好的Studio多花一點錢解決。



       ProjectStudio的設備最好著重在長久性考量,畢竟以數位錄音來說,中低價位的商品汰換以及折舊率都很高,常常有客戶在有限的預算要錄製多軌的類比訊號,其實依我的經驗,錄製多軌所能達到的品質往往不如把兩軌提升高來的有用,簡單來說,80分的設備,它多軌相加的品質絕不可能高於80分,通常只能拿70分左右,但90分的設備卻可能可以拿到83分。這13分的差距就是專輯品質很重要的考量,尤其是後端如果非得用數位的方式完成,那麼肯定還要再砍一刀,將分數拉低,專輯一旦低於某種聆聽水準,就很難被稱之為是一張好聽的唱片。

      以前端的數位錄音來說,不論其來源為何,必經的設備通常有兩個,一是Preamp,一是AD Converter,這也是決定價格主要的因素。一般ProjectStudio對於這其中的差異不是很敏銳,究其原因,是由於聆聽設備的不足,在沒有好的監聽系統以及適當的調整與校正,再加上DA的品質不佳,對於音樂的敏銳度自然會變差,我發現近年來的新進音樂人,對音樂性的敏銳度增加了,在聆聽的敏銳度則是普遍的下降,這其中MP3當然佔了一部份的因素,耳力的培養是經年累月的,沒有耳力的情形下常會對設備的優劣做出不正確的判斷,然而音樂是做給所有人聽的,也包含耳朵比你好的人,如果音樂的品質本身有問題,不可以苟且的認為別人都聽不出來,這是不大可能的,君不見目前許多專輯妥協於預算或是由於把關者要求不夠嚴苛,品質都出現的嚴重的漏洞,更甚者則是將瑕疵都沒有挑出來。前期的聲音沒有處理好,就像做菜的食材沒有經過妥善的保存一樣,對於成品的品質有決定性的影響。



      另一方面ProjectStudio的優勢就是時間,由於少掉了錄音室租用的成本,可以用比較少但是比較好的錄音品質來縮短與大錄音室之間的差距,Mic, Micpre跟AD有許多廠牌可以挑選或是搭配,要注意彼此之間的搭配是否適合,比如說Mic跟MicPre的等級要怎樣搭配,如果買一支Neumann U87AI配上一個Joemeek 3Q,或是買了一支Shure SM58卻買了一台ToftAudio EC-1,這都是預算分配不均的詭異組合,整個預算分配上,ProjectStudio要更注意到器材品質的平衡,當然每個Studio的需求不同,產生的結果都不一樣,舉例來說錄樂團的需求跟Midi過帶為主的需求便大不相同,前者需要多軌的MicPre,最好某些部分還有Limiter/Compressor,後者則需要兩軌可以兼作過帶/Vocal使用的Preamp。

      再者就是對於名牌不要有迷思,其實台灣的名牌迷思有些可笑,因為我們用來用去都是這些牌子,也總以為國外只有這些牌子,這就跟精品裡LV或是Gucci的情形一樣,名牌不是不好,只是名牌的機器裡也有許多不同的等級,也有很多學問。舉個例子來說,Neve很有名,但掛Neve牌子的Amek 9098聲音卻跟Neve沒什麼雷同,再來說Neumann M149很有名,但TLM103跟他的等級就完全不同。另外也不要太相信道聽塗說,最好是能耳聽為憑,我常常聽到客戶說某某牌子的某產品很不錯,我第一句通常會問,那你自己有嗎?  如果只是看到雜誌的Review或是身邊某個人的話,那並不代表就是適合你的,當然生意上的花招都會拿評鑑來打廣告(包括我自己),不過你還是要自己去判斷,如果你對自己的評鑑沒有信心,那最好多問,而且問到底,或者找自己能信任的人。我舉個例子,如果你從來沒有買過大震膜的電容式Mic,第一支Mic不管是什麼牌子,通常都會讓妳覺得很棒,但是相同價位裡可能有好幾種不同的品牌可以選擇,哪一支才是最好的呢? 又比如說從聲霸卡升級錄音卡的用戶,通常也會對自己的錄音卡感到滿意,不過一陣子之後就會覺得不足。另外一種情形就是針對喜歡看規格的用戶,這裡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錄音卡的AD/DA Chip,比如說有客戶會認為用AKM539x的一定比538x的要好,或者24bit/192kHz的一定比96kHz要好,或者是動態有123dB的一定比115dB要好,這都是規格上的迷思,聲音的好壞是不能靠規格判定的,有許多廠家很不忠實的把Ad/DA晶片上的理想動態直接就轉到自己的產品規格去,或者標榜自己的晶片跟高檔的機器一樣,其實單一個IC Chip根本沒有多少錢,更何況還有振盪IC, SRC, 穩壓電路、放大電路...等一堆零件,不足以證明轉換的IC好,聲音就一定比較好。
Inside a 1073 Module
 
     最後,就是對於未來擴充性的考量,Mic跟Pre這種類比設備比較不容易隨著時代變化,但是錄音卡卻是一直推陳出新,如果考量到你日後的工作需要,最好選擇擴充性好點的錄音卡,未來升級的時候比較方便。


     以上是一點小小的心得,供大家分享,其實挑選設備都沒有完美,找到Cost/price的比值高的,就不會是個後悔的選擇。